前陣子的通勤讀物是《過勞之島》,車程的距離,正好消化一個過勞死案例的悲情人生,再帶著無比沉重的心情步下捷運──那裡擠壓著穿梭在城市間、為自己為家庭打拚的勞工們。
看著那些來不及求助、把工作視為生命、被雇主視之為草芥的過勞死案例,對照日前資方代表說了「是勞工本來就有病」,勞工的無能為力變得更加卑微而諷刺。
原本以為勞工會隨著政權轉移成為執政者心裡最軟的一塊,盼到的只有更不堪。原來這裡的軟,不是令執政者心軟,而是政府怕硬欺軟。
編輯不是各類勞工中最苦的一個,工作的壓力、密度或許也比不上某些產業,不過編輯所承擔的「責任」與相對低薪的現實,卻也是斑斑可考。
編輯是一份責任制的工作,被列名在鮮少讀者在意的版權頁,被冠上「責任編輯」的稱謂,因為「責任」,編輯肩負起從文稿到成書的過程,甚至必須去企劃、去行銷。
一條龍的模式,不只存在於中客來台的旅行團,也存在於不少中小型的出版社(還有部分大型出版社)當中。這不代表一條龍全然負面,而是當一名編輯必須在時間壓力內,每個月完成四五六七本書,又得負擔編輯以外的事務時,讀者何以閱讀一本「好書」呢?
#B編的書櫃
#編數十驅之別院
#還好編編的產量一個月一本
他們說生育率太低
卻一直叫我加班
他們說遊覽車肇事頻繁
卻一直叫我加班
他們說我不努力加班
難怪買不起房子
可是我一直加班
還是買不起一間廁所
他們說工時要有彈性
於是我的皮膚越來越沒彈性
我的人生
越來越沒彈性
他們說趕快開完會
「我還要去接小孩」
──〈他們說〉,瞇
-
Street Art by Banksy